当前位置:
圆满落幕!衡水泰华中学强基政策调整下高中拔尖学生培养峰会暨高效备考策略研讨会

10月26日,由河北金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办、衡水泰华中学承办的“强基政策调整下高中拔尖学生培养峰会暨高效备考策略研讨会”进入第二天的议程,会议聚焦“青年教师成长”“AI赋能教育”“学科备考经验分享”“高效课堂实践”,给与会人员带来更多启迪与思考。

随着国家“强基计划”的深入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机制正经历深刻变革。新政策更加注重学科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育,对高中教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精准理解政策导向、优化人才培养路径、提升备考效率、把握命题趋势,已成为广大高中亟待破解的核心课题。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齐聚我校,共研高考改革新动向,共探备考增效新路径。

01

教师成长:多维赋能,育见未来

刘哲主任以“把未来写进现在”为主题,结合自身六年的从教经历,从教学、班级、年级管理和个人爱好四个维度,系统阐述了青年班主任的多路径成长之道。

衡水泰华中学高三年级德育主任

刘哲

教学篇:以激情与匠心打造课堂

刘主任认为,工作是生活常态,教师需从“任务思维”转向“事业思维”,主动“点燃”自己才能“唤醒”学生。他提出一堂好课需兼备规范的形式与深刻的内容,其核心在于“联系”——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兴趣及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实现深入浅出。

他提出,教师要敢于在教学中“放手”,通过精心设计和引导,激发学生跨学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他强调“课比天大”,教师可以通过大量赛课、磨课精进技艺,而出色的课堂效果正是教师获得感和职业热情的关键来源。

班级篇:“1234”工作法

刘主任将班级管理心得总结为“1234”工作法:

“1”指一颗强烈的同理心,主张换位思考,进行个性化、有温度的教育。

“2”指两种核心武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温暖的笑容,以此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3”指三种关键意识:对职业、学生和课堂的敬畏意识,与时俱进、主动贴近学生以消除代沟的发展意识,以及事后必反思的成长意识。

“4”指四个育人抓手:以学科知识育人,以常规管理养人,以特色活动育人,以班级文化美人。

他特别强调“执行力”是管理效能的基石,并通过身先士卒来赢得学生信服。他认为“成绩永远是德育的附属品”,所带班级优异的学业成绩正源于此。

年级篇:锤炼核心竞争力

回顾入职第一年即承担多项工作的经历,刘主任视“自讨苦吃”为宝贵历练。他认为个人发展有两条路径:或将一事做到极致,或成为能高效处理多面事务的“多面手”,其核心都是打造自身的“不可替代性”。他通过极致投入、锤炼能力,坚信人的价值在于“这份工作没你也行,但有你更好”。

爱好篇:个人爱好转化为育人资源

作为诗歌创作者和音乐爱好者,刘主任将个人爱好深度融入教育。文学创作是其情绪调节和深度思考的途径,而音乐则成为营造课堂与班会氛围、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结的工具。他主张班主任应发展爱好并将其转化为育人优势,这不仅是生活的“增味剂”,更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实现班主任“百花齐放”的独特竞争力。

刘哲主任的成长故事深刻诠释了“把未来写进现在”的主题:通过心态转变、课堂深耕、智慧管理、全情投入与特长融合,青年班主任可以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实现自我生命的卓越发展。


02

AI赋能:个性化教学与教师减负

张琰彬主任以《AI赋能——落地的实操工具》为主题,结合其从企业到高校的跨界背景,系统阐述了AI如何赋能教育。

BCD00525.JPG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级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副主任张琰彬

一、AI时代的教育变局

张主任首先指出,以ChatGPT和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火,标志着智能时代真正来临。她认为,教育领域长期追求的两大目标——“普惠”与“个性化”,在传统模式下是一对矛盾体,但AI技术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可能。她引用国内外政策趋势,强调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到中国教育部,都将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和教学视为全球性的战略方向。

二、教师痛点与真实需求

通过广泛的调研,张主任指出当前教师普遍负担沉重,其核心需求是利用AI工具辅助完成教案撰写、PPT制作、出题、作业批改、学情分析、家校沟通等具体事务,从而能从繁琐工作中解放出来,更专注于教学创意和学生发展。她强调,AI应用的出发点必须是“真真切切帮到老师”,而非增加负担。

三、从“单点工具”到“一体化工作流”

针对通用大模型存在的专业性不足、数据无法沉淀、无法形成闭环等问题,张主任介绍了其团队在华东师范大学研发的一体化平台“云知AI”。该平台的核心理念是打破信息孤岛,将AI深度融入教师工作的全流程:

课前:支持基于精准教学法和区域学情的智能备课、大单元构建和跨学科教案设计。

课中:提供AI生成课件、互动游戏、虚拟仿真实验、视频/绘本创作等功能,重塑课堂体验。

课后:能依据教案和学情,自动生成个性化的作业和复习材料。

教师发展:赋能教师的科研与项目管理,如辅助课题申报、论文写作等。

四、实现“人机协同”的个性化

张主任重点介绍了实现有效AI应用的关键技术。一是优化提示词(Prompt),通过“5S框架”等技术手段,引导大模型产出更专业、更符合教学场景的内容。二是知识库增强与模型微调,使AI工具能理解本地化、个性化的需求。她通过多个生动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人机协同,实现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的教学升级。

张主任总结道,人工智能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强大引擎。其终极目标并非用机器取代教师,而是让AI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帮助教师从重复性劳动中解脱,掌握更多的教学创意和主导权,最终回归到“育人”这一教育本质上来。她呼吁教师们积极拥抱和使用AI工具,共同生成和沉淀教育数据,以此反哺和优化AI,最终形成良性循环,真正实现规模化因材施教。

03

精准备考:深研趋势,经验共享

共筑备考链,赋能新课堂。在各学科分会场,九大学科的专家教师基于对高考考纲、命题趋势的深入研究,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与备考策略主题,从知识重构、能力进阶到高效复习策略,呈现了一系列内容详实、策略鲜明的备考报告,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清晰的教学改进路径与精准的备考指南。

语文 高聪聪

数学 孙永强

英语 范伟

历史 李宁

政治 张世宁

地理 尹亚新

物理 王娜

化学 贾美菁

生物 陈红玉

04

课堂观摩:深耕教学,互鉴共进

九大学科论坛圆满结束后,参会教师深入课堂开展观摩活动。授课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师生互动高效,学生听讲专注、思维活跃,充分展现了扎实的日常教学功底和良好的学风面貌。此次观摩为教育同仁提供了直观的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教学经验的互鉴共进。

峰会虽已落幕,但教育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此次峰会为全国教育同仁提供了前沿理念与务实策略的深度碰撞,通过专题报告、研讨交流与课堂观摩,为参会者带来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与创新路径。

我们期待更多教育者主动拥抱变革,打破边界、协同精进。衡水泰华中学也将继续秉持“明德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更开放的姿态与全国教育同仁互学互鉴,共同推动课堂提质、管理增效、AI融合,在“育见未来”的道路上持续前行。

愿思想火花转化为课堂实效,愿经验沉淀凝聚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未来已来,唯变不变。让我们携手行动,共创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