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十周年,助推京津冀基础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在北京市数学会、天津市数学会和河北省数学会联合举办“第一届京津冀数学会联合学术会议”的基础上,三地数学会于202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河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了2024年“京津冀”数学会数学教育会议,会议通过数学家报告、数学教育报告、名师数学课堂展示、现场说课展示、教师论坛与专题报告等活动,充分交流“京津冀”三地数学教育改革经验,共探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策略和方法,引领三地数学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京津冀”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我校数学教师在孙永强主任的带领下一行六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来自北京大学的刘小博教授在本次报告中以“矩阵及其应用”为主题,主要介绍矩阵所具有的丰富代数结构及其在集合与物理中的应用。矩阵最早应用于线性方程的解,在数学与物理的很多分支中都有着重要作用。矩阵在高中数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求解线性方程组、进行向量的运算与变换以及解析几何的计算和描述,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因此,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矩阵的学习和应用。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周建华博士在本次报告中立足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背景,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形成学理,揭示了素养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策略。周博士的报告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培养综合素养以及推动教育创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对当前教育实践的一次全面审视和总结,更是我们不断优化教育实践、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参考和指导。

在数学教育中,任意角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为了提升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北京市第八十中高级教师魏烁老师、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级教师班春虹老师以及河北衡水中学数学研课主任张宝玲老师,三位老师都以《任意角》为主题,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采和理念。

通过观摩和学习三位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和学生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说课展示活动在河北师范大学综合楼进行,我校褚艳春校长作为特约专家评委在高中组一组对比赛老师说课内容进行评价。
褚校长深入浅出地从导入设计、教学重难点、问题设计等多个层面剖析五位老师教学过程的亮点。褚校长同时分享了自己对说课的见解,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呈现给在场的各位老师。从如何巧妙导入课程激发学生兴趣,到怎样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问题、培养高阶思维,再到教学评价环节的多元与精准,老师们专注倾听,现场掌声雷动。

我校何慧老师参加了此次说课活动,比赛在高中三组进行。何慧老师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解释向量减法的物理意义,给出向量减法的数学表达式;再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图形演示,强调向量减法的结果仍然是一个向量,其方向和大小由起始点和终点决定;然后通过具体例题,展示如何应用向量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明确向量减法的应用场景,详细步骤地计算并解释结果;最后进行总结与拓展,让课堂主题明确,重难点更加突出。整个说课环节紧凑有序,重难点突出,受到了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

为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分享成功经验,以及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我校孙永强主任做了以“‘三新’背景下的特色数学教研”为主题的报告,报告中详细阐述了“三新”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新要求和新变化。
孙永强主任的报告以对当前数学教研活动的深入分析为切点,通过对教材与课程变化、高考改革影响以及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三新”背景下数学教研活动亮点与策略,并表示我校在此背景下,守正创新,在原来基础之上开创出一条新的教研之路。
虽然本次数学教育会议已经落下帷幕,但数学的探索之路永无止境。我们将带着本次会议收获的宝贵知识与灵感,继续在数学教学研究领域深耕细作,勇于创新,为推动数学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见证更多数学新想法的诞生,携手共创更加辉煌的成就!
